【行业信息】夯实资本实力 租赁公司持续增资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4-02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租赁行业加速高质量转型的汹涌浪潮中,租赁公司的“增资热”仍在持续。今年一季度,又有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宣布或完成增资。

  近日,中国中车股份对外发布公告表示,已同意下属控股子公司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金融租赁”)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增资事宜;增资完成后,中国中车仍持有中车金融租赁股权,但不再是控股股东。

  无独有偶,光大金融租赁也计划调整股东结构,近期已获银保监会批复同意股东由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此外,还有两家租赁公司直接进行了增资。福建海西金融租赁今年2月正式获批注册资本由人民币7亿元变更为人民币12亿元;广州越秀融资租赁3月顺利完成10亿元增资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

  正如越秀融资租赁在其公告中所述,增资完成后,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租赁行业呈现增资热潮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受去年疫情的影响,实体企业持续面临资金周转压力,短期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有所上升,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备受考验。而伴随着行业转型的提速,租赁机构面对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需要增加资本金来确保项目和日常管理的平稳进行。与此同时,在严监管环境之下,提升资本金也是满足监管指标要求和主动调整业务的切实需求。

  而从一季度租赁公司的增资情况来看,引入战略投资者、变更股东构成是行业增资所呈现的特点。

  具体来看,此次中车金融租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安排,据中国中车股份公告显示,此次拟增资金额为30亿元至40亿元人民币,增资金额根据经备案的净资产评估值确认,根据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为34.81亿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该增资计划尚待银保监会的正式核准。《金融时报》记者通过企查查平台看到,中车金融租赁于2019年成立,注册地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保税港区,当前的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三大股东中国中车股份、天津信托、中国中车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81%、10%、9%。去年9月,公司的租赁资产余额突破100亿元。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在业内并不常见。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金融租赁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并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引入外部多元的战略资本,帮助租赁公司夯实并扩大资本规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进多样化的治理经验,帮助租赁公司寻找适合自身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路径,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于大多数租赁公司来说,更多的还是选择以现有股东增资的方式来增加资本金。可以看到,前面所提到的越秀融资租赁增加注册资本金于今年才正式完成工商变更,但其议案是于去年末通过,而2020年也是租赁行业频繁增资的一年。《金融时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批复许可以及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仅金融租赁行业就有7家公司(包括两家专业子公司)获批增资,总额达108亿元。

  另有国网国际融资租赁、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国泰租赁、南京金旅融资租赁、徽融融资租赁等融资租赁公司去年也完成了增资。其中,国网国际融资租赁、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在分别进行了42.7亿元和37.73亿元的增资后,注册资本均超过了百亿元。

  通过这些租赁公司的增资安排不难看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租赁行业的增资并未呈现出放缓趋势,各租赁公司把握自身需求和发展节奏,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提升资本实力。租赁行业在强监管下仍然保持发展活力,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调整,提高资本水平,增强自身实力,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本实力来进行展业,更好的应对转型压力与风险挑战,满足客户更多元的金融需求,为实体经济服务。

  金融租赁公司加强增资动态监管要求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去年7月,银保监会下发的《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中多项内容涉及资本管理,将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准入、分类监管与资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挂钩。在各监管评级要素中,资本管理的权重达到15%。

  不过需关注的是,在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改进非银机构公司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一文中,针对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在内的非银机构存在的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问题予以明确警示。文中指出,有的股东滥用大股东地位,违规干预机构经营管理,损害机构法人独立性,成为风险根源或推手。有的股东意图隐瞒资金真实来源,将银行借款通过关联方多次划转后,以非自有资金入股非银机构,存在资本不实问题。

  转型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坚守本源、强化合规、防范风险是长期应尽之举。未来,租赁业要在坚定推动转型的同时,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加以重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提升公司治理的科学性、稳健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