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8000亿蛋糕好看不好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25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年代。”如今,这句话在金融租赁行业同样适用。

  3月11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高层论坛(以下简称“金融租赁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预测,随着租赁业的迅速发展,其有望成为金融贷款后的第二融资渠道,对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将达到6600亿~8000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周茂清教授言语中不无乐观。

  然而,业界对行业前景期待的同时,融资租赁行业存在的财税政策约束、融资渠道狭窄、交易品种偏少、交易模式单一、信用环境缺失等瓶颈同样亟待解决。

  信贷收紧双刃剑

  目前,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多来源于短期的信托存款或银行短期贷款,融资租赁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缺口。

  从1981年中国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成立,如今已过去30年。随着近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以50%~100%的高速发展,从业机构已经从2004年的60家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200多家。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现代的租赁模式,不仅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和产品销售带来了多元化的选择,也对政府部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深圳市金融办肖亚非主任就在金融租赁论坛上表示,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万亿元,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迈锐等企业对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销售大型设备具有较强的愿望。此外,深圳地铁建设、城市公交系统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投资达到数百亿元,均可引进融资租赁方式。

  然而,机会之下,问题同样存在。

  “今年银根收紧,银行头寸紧张,这可能会促进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但也可能会制约融资公司的发展。”3月16日,从事融资租赁行业10年的广东合众创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企业从银行贷款难,所以融资租赁等金融中介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但市场上的专业租赁公司,比如我们这种注册资金为1亿元的融资租赁公司,一般都是拿项目到银行融资,融资租赁公司从银行拿到的信贷减少了,所以行业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招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室的丁跟良也告诉记者,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碰到了很大挫折,处在徘徊期、犹豫期。丁跟良所说的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虽然只有17家,但占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半壁江山。

  然而,国内金融租赁行业95%的资金仍来自银行授信。收紧信贷对融资租赁行业影响巨大,“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问题”。金融租赁公司可能拿不到足够的钱或是只能拿到成本太高的钱来做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业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去哪里找钱。

  周茂清认为,由于缺少应有的优惠政策法规,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融资渠道狭窄。目前,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多来源于短期的信托存款或银行短期贷款,融资租赁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缺口。

  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算是业内资金最充沛的企业了,按照政策规定,它们可以借入外债。不过,丁跟良说:“发金融债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据介绍,目前只有交银租赁发债筹资10亿元,江苏租赁、华融租赁发债筹资不过3亿~5亿元。

  当然,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还能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但价格却不菲。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在拿到某银行利率8%(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近30%)的授信额度时,在无钱可赚且要支付人工运营费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此外,它还可将应收租赁款质压给银行,进行回购融资。与信托合作募集资金是常规做法之一,而金融租赁公司最新的动向就是尝试引进保险资金。

  非银行系的融资租赁企业资金困难更大,广东合众创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平介绍,其公司主要是通过投资者投资以及银行融资两种方式。而此时银行借款,又正遇上银行收紧信贷的时候。据记者了解,今年许多融资租赁企业虽有银行的授信额,但无法从银行拿到钱。

  法规瓶颈

  最困扰融资租赁业的是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

  除资金问题外,政策不明朗也是融资租赁行业的问题。

  “在税收政策上,仅中外合资租赁公司有免二减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内资企业则没有此政策,而且针对融资租赁的营业税普遍偏高,导致客户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使融资租赁业务缺乏竞争力。”周茂清表示。

  丁跟良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我国空中飞的1600架飞机,60%所有权在国外租赁公司名下,这些租赁公司注册地在爱尔兰,所以不用交进口的关税,即使加上政府限额配制等税,加起来成本也还比国内融资租赁公司少了约19%。此外,爱尔兰的所得税很低。所以,现在在飞机租赁上,根本没法跟国外同行竞争。”他呼吁国内融资租赁的税赋应当与国际接轨。

  而最困扰融资租赁业的则是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

  “刚出这个规定时,整个租赁界一片哗然,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杨阳说,“因为原来开给租赁公司的增值税发票,客户要拿走,去做抵扣,但租赁公司的利益怎么保证?虽然增值税发票不是产权的唯一凭证,但毕竟是一个辅助链条,没有发票,融资租赁公司就没法做账。”

  至今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如今的权宜做法是,融资租赁公司把增值税发票给客户,公司则用别的方式入账。“目前许多变通方法在法律框架内也能解释得通,但是不严谨。这个发票问题不解决,没有法律作保证,企业不敢放开去做。它始终是制约租赁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

  此外,让租赁公司受伤的还有海外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按规定,海外的一些设备进口可免关税,然而租赁公司却无法享受此待遇。因为根本政策规定,产权必须属于使用人(在租赁链条里则为承租企业),而租赁公司要求产权属于租赁公司,这一矛盾无法解决。“以前曾经做过一个武汉的单子,海关总署为这合约发了一条文,声明这个免税设备在租赁期内产权属于租赁公司。于是这个生意能做了,但海关总署不能为每单生意都发一条文吧?”杨阳很无奈地说。

  “汽车租赁也是一个大市场,但目前车管所要求,行驶证要写车主的名字,这样融资租赁公司的操作只能是写客户的名字。然而,融资租赁公司的权力怎么保证?这条规定难倒了融资性汽车租赁业。所以,国内的融资性汽车租赁公司始终不温不火,起不来。”杨阳介绍,“有些项目我们不是不愿做,而是无法突破法律上的限制。”

  中小企业纾困远景

  以1亿元为标准,占主流的还是大客户。迄今,国银和工银租赁的业务都超过500亿元规模。

  困境之下,融资租赁公司正试图走出自己的特色。

  以占权重最大、影响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为例,丁跟良介绍,国开行、工行的租赁公司做大飞机、大船舶融资租赁,动辄3亿~5亿元;民生租赁做挖沙船、商务飞机的融资租赁,一般规模也在1亿元;兴业租赁则做中小企业低碳环保方面的融资租赁;江苏租赁做小型的厂商设备,一般在300万~1000万元。此外,泛银系的华融租赁、信达租赁、外贸租赁等四大资产公司旗下做的多是市政建设,如交通道路等。

  而有非银行系的融资租赁公司也在摸索,试图走出自己的特色,如鑫侨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其首席执行官施锦珊介绍,他们开发的“鑫桥模式”,把政府一些市政工程通过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形式)业务,将城市基础设施优质资产存量盘活变现,将实物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解决一些地方政府财务负担过重的困境。

  大,无疑是目前融资租赁的客户特色。“以1亿元为标准,占主流的还是大客户。”丁跟良说,“银行系的租赁公司希望尽快把规模做大,在行业中形成地位。迄今,国银和工银租赁的业务都超过500亿元规模。”

  周茂清认为,在中国的融资租赁交易中,交易的品种常常是造价高、通用性强、具有良好保值性能的大型设备,如飞机、船舶、工程机械设备等,这些标的物大多是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交易品种非常有限,从而使更多的潜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严重阻碍了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至今,为中小企业纾困,仍然只是融资租赁业的一纸蓝图。因为中小企业作为第一还款人,无法取得银行的信任获得融资。

  “这是个难关。”杨阳说,“现在我们在探索做"银保租方案",即由银行贷款,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租赁公司出租设备,三方一起来推动。公司2010年三季度开始设计这个方案,目前正在开展前期项目储备等工作,今年下半年可望推广。”

 

摘自《中国经营报》 作者:庞华玮 2011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