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的农民发现除了从地里刨食以外,还能办个小厂子挣钱时,乡镇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我在乡下的姑父也顺潮流而动,办了个铸件厂,主要生产固定脚手架的金属扣件和浇筑水泥时用的金属扣板。
起初几年,厂子运转还算正常,后来麻烦就来了——拖欠销售款的越来越多。姑父姓孔,辈字繁,算下来也是孔老夫子的第74代孙。老人恪守“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处事原则,对客户是按期交货决不食言。但严酷的事实最终让他认识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为了能及时回笼货款,姑父只能低三下四地央求买家打款。即便如此,厂子的现金流仍然时断时续,生产也只能三天打鱼,两天筛网。
20多年过去了,姑父的孩子——我的表弟成了老板,还是做扣件和扣板的生意,只是业务重点有了调整,生产已不是主要业务,租赁取而代之成了主业。
与产品销售相比,租赁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还能降低其经营成本,加之租赁一次性占用资金的规模较小,回款相对容易,因此,表弟打理起生意来轻松多了。
一滴水可以折射大海。姑父的经历反映出农村租赁市场的发展前景。
租赁业务有许多种类,表弟的业务属于经营租赁,就是同一样东西租来租去,你用完了他用;还有一种业务叫融资租赁,指的是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花钱购买设备,然后出租给承租人,即专人专用。
随着农业产业形态的迅速改变,“三农”对大型农机的需求与日俱增,但资金实力不足对这种需求形成了抑制,融资租赁融资又融物的功能使“花小钱办大事”成为可能。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租赁和资本市场已是公认的三大融资工具,而我国的融资租赁规模还很小,针对“三农”的业务量更小。
不难看出,农村融资租赁市场确实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蓝海”。
对农民朋友而言,融资租赁减少了资金占用,使他们可以用“细水长流”的方式投资农业机械,是一种“用的起”的融资工具。以雷沃“租赁通”为例,用户只需支付车款的两成到三成,就可以将20多万元的拖拉机开回家。雷沃“租赁通”还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采用了季度还息、年度还本的还款方式,大大方便了农民摆布资金。
融资租赁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融资租赁的租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购置的,品牌型号价格都由承租人说了算,承租人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融资租赁能够不折不扣地满足用户的要求,租品在广泛性和针对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融资租赁独特的经营方式对促进农业机械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农民而言,融资租赁增加了农业机械的可获得性,有利于农机设备的推广普及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商品化,能够间接促进产品换代和技术升级。而生产厂家不仅可以借助融资租赁改善资金周转,而且受市场需求结构调整的刺激,推出名特优新产品会更有积极性。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拓展业务领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目前还不能直接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但是可以和租赁公司合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宁波鄞州银行推出的“设备通”就是这样一种产品。当企业需要购买设备时,由租赁公司从该行贷款购买设备,企业分18个月还清本息。这一方式不仅回避了企业担保缺失和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企业一次性大量占用资金,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鄞州银行的业务也因此得到拓展。
以往涉及增加农村资金供给问题,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或是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目前的情况是,在现有资本市场框架下,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解决农村资金需求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信贷规模也很难出现超常增长。融资租赁运行机制灵活,可以充分盘活农村现有资产存量,对解决“三农”资金短缺问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据权威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率在49%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65%。目前该行业的市场总量为3300亿元,按照世界上该行业的渗透率计算,融资租赁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0亿元。而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与农业租赁方面,截至2010年12月底,由银监会监管的17家租赁公司投资农机设备的余额为7亿元,基本上是以融资方式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融资租赁业务在制度设计上不同于传统融资业务,因而也不受传统融资业务所需条件的制约,其灵活与便捷为破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途径。但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需要诸多方面条件的配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使机构设立和业务开展更具可操作性;要充分拓展融资渠道,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海外资金共同注资的格局,壮大融资租赁机构的实力;对涉及“三农”的业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政策扶持,如实行税收优惠和奖励等,使融资租赁这片“蓝海”得到更好开发。
摘自《金融时报》 作者:张耀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