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具备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特点,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政策引导下,租赁公司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绿色租赁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创新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继去年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的制度体系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健全。
日前,由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2021首届碳中和中国法治论坛”在京落下帷幕,与会嘉宾以“实现双碳,法治护航”为主题,探讨如何在遵守国际条约和国内法律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手段和技术手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助力产业低碳转型。
构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辉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制定,不仅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主体,法律也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专家表示,虽然中国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基础,但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还是非常大,需要加强战略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碳中和实施路径,构建宏观和微观一体化的碳中和法律政策体系。
国务院气候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田丹宇认为,未来,碳市场实质运行起来后,将有大量的法律风险随之产生,法律人士应尽快提供法律服务,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帮助企业进行合规性的风险防范。
当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监管机构都对绿色发展都提出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的要求。
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韩映辉也表示,进入碳中和时代,无论是在碳中和立法活动、碳中和司法实践活动还是碳中和投融资服务,律师过硬的政治素质与精深的专业造诣,都可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法律护航方面发挥作用。
自上而下贯彻低碳发展
如今,降低自身的碳足迹,践行低碳发展成为众多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今年3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特别强调,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执行这样的战略举措,身体力行,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推动环保节能碳中和项目的实施。”据师董会主席胡海平介绍,师董会有2000多万企业家用户,其中不少从事跟碳中和有关的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锂电池、电池回收等。
据悉,在此次论坛上,与会嘉宾还共同完成了“碳中和北京倡议”启动仪式。倡议主要内容为首先在律师行业率先实现全行业碳中和,然后在各行各业实现碳中和。
“在迈向碳中和愿景的过程当中,广大法律从业者也在踊跃参与,例如从法律上建立系统性且有效的碳中和执行机制,确定气候变化的监督管理机制,确定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举措。”贾辉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严肃的体系,除了国家和城市层面,碳中和行动还覆盖了企业和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方方面面,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全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力量结合。
突破瓶颈深耕绿色租赁
作为支撑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法律、监管、会计、税收四大支柱之一,法律同样也在绿色租赁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融资租赁具备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特点,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政策引导下,租赁公司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绿色租赁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创新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行业内包括国银租赁、华夏金租、中信金租、兴业金租等租赁公司已将绿色租赁作为特色业务和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其中,国银租赁以风电与光伏电站为核心,专注新能源业务,通过差异化政策、资源倾斜、专项考核等方式来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品牌。截至2021年一季度,华夏金租绿色租赁业务余额已达320亿元,占比28%;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租赁余额为168亿元,绿色交通租赁余额为61亿元。
“绿色租赁是目前金融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主要开展的一个业务领域,它的行业主要涉及包括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圣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倩鑫说。然而,目前绿色租赁领域存在认定标准难、项目认定难、融资难、激励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租赁公司在开展绿色租赁业务时,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着认定标准不一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租赁业务的发展。其中,激励政策不健全也是目前绿色租赁整体的活跃度仍然较低的原因之一。她认为,绿色租赁涉及到清洁能源等重大规模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融资租赁期限长,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时,需要政府提供税收、财政、环保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提高商业可持续性。
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业务也面临着新的变化,这对融资租赁项目审批提出了更高更灵活的要求,需加强对底层项目的精准把握,抛开传统信用思维,全面提升对行业的专业化判断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以底层项目为核心的审批机制、风控措施和管理体系。